联华证券_实盘炒股配资_正规实盘配资公司
人工智能如何让教育更好
2024-02-10 06:45    点击次数:95

  如何认识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伦理?如何推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今天,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素养”平行会议上,气氛热烈。来自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教育部门负责人、大学校长和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探讨。

  一个共同的声音在呼喊:人类制造工具,而工具让我们走得更远!

  赋能:人工智能为教育转型提供持续动力

  当“技术赋能教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转型则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

  在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最近的一次期末考试中,学校提供了24种考试形式,其中20种使用了数字技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转型,近3年,学校约有15项发明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专利。”在校长图伊梅巴耶夫.詹森特看来,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高校能够持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竞争力,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认为,人工智能具有塑造认知、拓展认知和转换认知的作用,重塑了大学的教育、科研、服务和治理模式,为新兴大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教育的范式是由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我们称之为‘二元结构’,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将形成老师、机器和学生‘三位一体’,并且是教学相长的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未来的教育将会形成“师—机—生”的“三元模式”,教师、机器、学生将共同促进智能化教育的发展。

  应用:人工智能教育伦理风险逐步显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如今只要接入互联网,人们就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这种背景下,与会嘉宾纷纷提到,需警惕潜在的安全及伦理问题。

  “89%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家庭作业,48%的学生承认在家测试时使用了ChatGPT,53%的学生使用其写过一篇论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科林.贝利用针对本校学生开展调研的3个数据印证,生成式人工智能引起了许多学术不当行为以及对教育破坏性影响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也坦言:“由于AI算法具有不确定、不可解释等先天性特征,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诸多伦理安全风险,如冲击社会价值、侵犯个人隐私、大量失业等。”

  担忧的背后透露出一种倾向:教育者应把人工智能作为协作伙伴,而非代替同辈学习、集体活动或研究讨论。

  “大型语言模型在可信任度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2021—2023主席、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克里斯蒂安.贝西埃指出,需要进一步揭示学生与智能工具之间的互动机制,避免技术垄断情况的出现。

  共识: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教育治理取向

  “践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规范,推动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本次平行会议发布的“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发展行动倡议”,明确传达了各国在教育应用中重视数字伦理的共识。

  “数字时代,要把人才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要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使数字技术合法、合规、安全地应用于教育领域。科林.贝利也指出,我们要安全、有效和恰当地使用人工智能,帮助学生为他们将来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做好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门主任苗逢春认为,我们要规范人工智能、培养师生智能素养以及优化教学设计等,从而最终实现学习者与人工智能的共存。

  此外,认识障碍、技术自持、资本逻辑、规约失灵……面对人工智能诸多潜在伦理风险,人工智能教育伦理安全需要各国的不断深入研判、协商和共治。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研究总监阿斯玛.法达拉强调,为合乎道德和公平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应完善治理框架,解决潜在的数字鸿沟问题。

  国际科学理事会高级总监、未来科学中心主任马修.丹尼斯呼吁,在人工智能融入各国科研系统的过程中,加大数字伦理融入要素,特别关注高质量研究数据生产、存储与分享,并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黄璐璐)

  【嘉宾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AI赋能未来教育重点解决四类教育问题

   ChatGPT等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知识的生产方式,由过往的人类创造知识转变为AI内容生成;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人工智能获取知识;改变着国际话语体系,或将严重影响人类的正确价值取向;改变着教学的评、管、用等现有的办学管理模式。正是由于人工智能的深远影响和存在的隐患,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利用好人工智能来赋能教育。

  未来的教育将会形成“师—机—生”的“三元模式”,教师、机器、学生共同促进智能化教育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解决好人对人、人对机、机对人、机对机四类教育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是做好人对机器的教育、做好对机器的训练,让机器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进一步反作用于教育。针对人与人的教育,重在价值塑造、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于人对机教育,我们要做好对机器的训练,使机器的认知遵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实现机器和人的价值观对齐;在机对人的教育方面,机器智能为师生提供知识获取等功能;对于机对机教育,则要实现知识蒸馏、模拟仿真、对抗博弈、自主智能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黄璐璐采访整理)